不知不觉中,2020年的春天早已经悄然而至了。全国各地的气温开始逐渐提升,颇有迎来初夏的味道。对于养鱼的鱼友们来说,每逢春夏交替的时候,适当地给自己心爱的鱼儿补充一些活食增加营养,不仅能够增加营养增强鱼体的发色,还能够促进鱼儿的发情繁殖。

可是给观赏鱼投喂活食也有一些隐忧和风险,一旦处理不好消毒杀菌工作,就会给鱼儿带去寄生虫感染的危险。尤其是在春夏之交的时候,气温变化比较频繁,特别容易诱发外寄感染,这些可恨的寄生虫特别喜欢与鱼儿约在春天相见。

今天老青年就和大家聊一聊观赏鱼如果一旦不慎感染了寄生虫,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来让自己的爱鱼恢复健康。

水族寄生虫感染的病症主要是有内寄和外寄的情况。

对于内寄来说,实际上鱼体发病感染的几率和比例并不是很多。鱼友们在没有生物解剖和实验室电镜检查的条件下,只能是通过外部观察来进行经验性的判断鱼儿是否感染内寄,这就导致了绝大多数因为无菌性或细菌性肠炎引起的瘪肚、鱼体消瘦等病症误判为内寄,往往因为治疗方向上的错误最后导致遗憾的发生。

而体外寄生虫感染病症特征十分明显,即便是稍有水族经验的鱼友也很少能出现误判的情况发生。而且外寄感染也占了观赏鱼寄生虫感染疾病的绝大部分比例,所以今天咱们就主要聊聊三种比较常见的外寄感染疾病以及治疗手段。

温带观赏鱼有哪些品种_广温性观赏鱼_广温观赏鱼

白点病——小瓜虫

作为外寄感染的普发性病症非白点病莫属。由于鱼儿体表感染小瓜虫后,身体会遍布呈现白色的卵囊,看上去就像是白点一样,所以水族圈里俗称白点病。

由小瓜虫感染引起的白点病虽然具有普发性,但是实际上在外寄感染的病症中它的危害性并不算大。通常只有第一次经历白点病的水族新手才会特别紧张,而通过简单的治疗手段比如升温+下盐就能够把它们解决掉之后,新手在通向老手的成长之路上经验值又会增加一分。

小瓜虫属于原生虫,而且小瓜虫的致病感染属于原虫感染类中危害性较低的哪一种。一般情况下,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温差较大的变化时会出发小瓜虫的激发。而我们在鱼体表面发现的白点实际上是小瓜虫寄生在鱼体时的包裹体。

杀灭小瓜虫的药物十分普遍,在水族圈里曾经的硫酸铜大法不仅可以杀灭水中的原虫,而且还能够对包裹体有着灭杀作用。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使用的太过普遍,导致小瓜虫的抗药性也越来越普遍,使用硫酸铜的效果也没有原来那么显著了,但是并不代表它无效,我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治疗时间和耐心而已。

这里推荐一下老青年遇到白点病时采用的治疗方法(屡试不爽)。发现白点病时把水温逐渐提高到28-30度,通过提高水温来加速小瓜虫包裹体的成熟脱落,减轻鱼体的负担。同时在水中按照水体容量添加适当的大盐和小苏打,以此来削弱原虫的活性。最后我们采用水族药品全缸泼洒或硫酸铜药浴等手段来加强治疗效果即可。

对于小瓜虫引起的白点,老青年的原则是尽量还是选择减少用药的方式来治疗。老青年特别反对的是那些采用孔雀石绿、硝酸亚汞等高毒化合物来治疗鱼病的方法。不仅仅是因为它们使用起来不好把控剂量,而且还有毒害人体的潜在危害。如果家中有幼童的水族玩家,还是尽量远离这些玩意。永远记住这一条,我们是在玩鱼,不是在玩命!

广温性观赏鱼_温带观赏鱼有哪些品种_广温观赏鱼

头洞、凸眼病——鞭毛虫

鞭毛虫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坏蛋!它不仅能够引起鱼体体表的感染,而且还能引起很多内寄型的病症。目前水族界甚至水产界关于鞭毛虫的致病研究还没有一个特别清晰的系统论断,但是我们可以明确在水族界里一些比较典型的病症就是它干的坏事!其中头洞病和凸眼病就是两种由它引起的观赏鱼疾病。

头洞病是在投喂活食中出现较为常见的疾病,虽然致死率不高,但是对于鱼的伤害不小,很多感染头洞病的鱼儿经过治疗康复后,之前的品相都遭到破坏。凡是遭受鞭毛虫伤害感染头洞病的观赏鱼,基本上在品相上与全品、精品无缘了。

头洞病症状初期表现为鱼体头部组织开始出现不易发现的小孔,随着病情的加重,小孔慢慢腐蚀变大,这个时候往往会伴发溃烂发炎,常有白色浓状物分泌。而且这个阶段鞭毛虫的感染几率大大增高,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全缸爆发。

鞭毛虫引起的感染另外一个典型病症就是凸眼病,但凸眼病并不是只是由于鞭毛虫感染所导致的。观赏鱼出现凸眼病症的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感染结核菌或者气胞菌引起的眼球突出的情况,一种是由于感染鞭毛虫引起的凸眼病症。很多鱼友并不清楚如何区分和判断两者之间的区别特征,所以在治疗方向上产生了困扰。

观赏鱼因为细菌感染导致的凸眼情况往往会伴随有蒙眼的状况出现,尤其是结核菌感染的病鱼,在患病中后期的鱼眼眼球内部会有白斑、白核出现,如果不能及时治疗会导致观赏鱼彻底失明。水族爱好者可以据此特征并结合水质优劣的判断来区分即可。

对于鞭毛虫感染引起的凸眼病,鱼体体表会出现颜色晦暗发黑的特征,如果再伴发凸眼,那基本上是由于感染鞭毛虫所引起的了。

治疗由鞭毛虫引起的疾病采用大白片的疗效比较好,如果因为价格的因素,可以退而求其次采用甲硝唑也可达到治疗效果。对于头洞引起的组织溃烂破损情况,同时用黄粉做好清创杀菌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开口病——锚头蚤

锚头蚤属于甲壳类寄生虫,自然环境中分布范围广,细分种类多,不仅能够感染观赏鱼,而且还能感染虾、螺等水族生物,危害性极大。它们和蚊子一样,都是雌性为非作歹,而雄性往往都是温良恭俭让的无害生物。

锚头蚤在低水温环境时会在鱼鳞下蛰伏起来,随着水温逐渐升高开始逐渐孳生。当水温达到15℃以上时,锚头蚤完全恢复活性并进行大量的有性繁殖。在水温25℃条件下只需要3天的时间,锚头蚤就能从卵囊孵化至挠足期幼体。一旦它们接触到鱼体,就能够刺穿体表寄生下来。

家中饲养观赏鱼的鱼缸环境和温度极其适合锚头蚤的快速发育和繁殖,所以一旦发现缸中感染锚头蚤需要尽早及时的灭杀,否则会导致全缸鱼都遭受它们的屠戮。

发生锚头蚤寄生感染的观赏鱼体表会有发炎症状,鱼体发黑颜色晦暗,鱼的状态也会表现为焦躁不安,呼吸急促,食欲不振,逐渐消瘦。锚头蚤寄生的部位是多发性的,鱼体各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生寄生感染。

由于观赏鱼感染此病多是由于投喂活食引起的,所以寄生在鱼儿口中的比例特别高,而发生寄生感染的一个典型症状就是鱼儿的嘴巴闭合不严,甚至病情发展到中后期的鱼儿会出现张大嘴的现象,俗称“开口病”。

而锚头蚤寄生在鱼体体表的症状表现为体表出血、发炎、掉鳞、溃烂,而且寄生处的损伤部位是不规则轮廓,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特征。同时由于体表持续性的破损,往往又会伴发细菌感染,引起复合性疾病,增加治疗的难度。

在治疗方面,水族市场上常见的商品鱼药有很多都可以杀死锚头蚤。这些水族药品实际成分主要是敌百虫或者阿维菌素,鱼友们在购买时候选择一些大厂品牌即可。

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这些药品只是对于锚头蚤无节幼体、桡足幼体的灭杀有较强的效果,而对于寄生在鱼体已经发育至成体阶段的虫体效果并不好。而有些自作主张的鱼友试图想通过下盐的方式杀灭蚤类的方法并不可取,道理和上面一样,而且效果也无法和药品相比。

由于锚头蚤属于大型蚤,细心的鱼友在观察患病鱼体的时候通常都能肉眼可见寄生在上面的锚头蚤,可以用镊子把感染部位的成虫摘除,并做好伤口的杀菌(黄粉或碘伏涂抹)工作就能消除掉它。对于感染部位较多的病鱼我们可以采取多次摘除的办法,同时在整个治疗期间做好整缸水的药物杀虫工作。通过全缸下药+手动摘除的方式就会彻底消除掉锚头蚤的危害。

温带观赏鱼有哪些品种_广温观赏鱼_广温性观赏鱼